武隆縣土坎鎮清水村的市級高山移民示範點 本組圖片由記者 蔣雨龍 攝武隆雙河鄉木根村番茄種植基地,工作人員正在把收穫的番茄裝箱。
  商報記者 王尊
  旅游富民,10年前提出的口號,如今已變為現實。身處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,近年來,武隆旅游發展“一日千里”,百姓的腰包隨著旅游業鼓了起來。不僅僅是旅游,與財富結緣的還有高山蔬菜。結合自身生態資源優勢,如何在保護中開發,在發展中保護?未來將會是啥樣?近日,記者前往武隆一探究竟。
  打造鄉村旅游試點
  土坎移民新村
  打造鄉村旅游試點
  與仙女山的喧囂相比,土坎鎮清水村裡仿佛是另一個世界。土坎鎮位於武隆城西北部,仙女山腳下,海拔800~1200米。高山上的村民,住在海拔1000米的高山上,生活條件艱苦,經濟收入差。從2001年就開始,武隆縣開始梯度移民。
  “高山移民政策比較好,我從中得到實惠。”土坎鎮清水村村民王慶豐告訴記者,他長年在外東奔西走打工,2011年,縣裡發展農民旅游新村,在山下修建公路,他從中嗅到商機,回鄉謀划著開辦農家樂。
  移民新村有了新名字:紫沨泉莊,2013年初建成,王慶豐的農家樂也在半年後開張。12間房24張床,去年一年農家樂收入5萬元,王慶豐對鄉村旅游有了新的認識。
  紫沨泉莊是市級高山移民示範點,這裡除村民自住外,還集農家特色餐飲、休閑等為一體的農民旅游新村。“我們將以紫沨泉莊為起點,打造能容納4000名游客的鄉村旅游名鎮。”土坎鎮相關負責人說,作為土坎鎮打造鄉村旅游的試點,紫沨泉莊一期已完美收官,並已具備接待游客的基本條件。
  辦農家樂月賺萬元
  仙女山特困戶
  辦農家樂月賺萬元
  家住武隆縣雙河鄉木根村木根居民小組的王小明,兩年前還是木根村的特困戶。家在高山上,耕地少,一家四口人住在只有45平方米的房子里。“家裡不通水、不通電、不通路,很惱火。”王小明說,一家的收入全靠家裡較少的土地和他外出務工維持。
  2012年5月,武隆縣通過對木根村實施農民新村建設危舊房改造項目,王小明一家從山上搬到了現在的青磚樓房。入住新房後的王小明開始搞起家庭旅游接待,日子慢慢紅火起來。到去年5月,王小明農家樂開辦一年,毛收入20萬元左右,純利潤近12萬元,真正實現了脫貧致富。王小明告訴記者,以前每天5點就起床外出務工,晚上10點多才休息,現在只有旅游旺季才較忙,收入較以前增加了幾十倍。
  “這都是政府政策的支持,才讓我們的生活有了這麼大的改善。”武隆縣縣委書記劉新宇表示,發展鄉村旅游接待已經成為武隆幫助移民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。目前,武隆已經在仙女山鎮等5個鄉村集中安置點發展鄉村旅游,培育接待戶1100餘戶,發展農家樂343戶,戶均純收入達3萬多元。
  村民種菜年入10萬
  高山蔬菜基地
  村民種菜年入10萬
  在木根村,顯眼的除了一幢幢白色房子,還有一片片綠油油的菜園。海拔在1200米左右的木根村是天然的高山蔬菜種植基地。
  “每年4~8月,我們經營農家樂,其他月份,經營高山蔬菜,這樣一年收入翻倍。”通往木根村的道路兩邊,趕來銷售高山蔬菜的農戶絡繹不絕。番茄4元/公斤,玉米6元/公斤,價格雖然低於主城,但收入已經超過農戶們的預期。“去年種菜收入就有10萬元。”蕎子村張文生告訴記者,目前他種植了番茄、土豆、辣椒等菜品,銷售不錯。明年,他打算再承包20畝地。
  事實上,在雙河鄉,張文生這樣的“蔬菜大戶”不少。最為集中的木根村,有28個大戶,每戶年收入約30萬元。菜農張玉瓊告訴記者,去年全村412戶中有405戶都參與了蔬菜種植,婦女成為主要勞動力,而且種的都是甘藍、無筋四季豆等國內外很受歡迎的品種。高山蔬菜成熟時間遲,在別的蔬菜園都賣得差不多了才開始賣。
  來自武隆縣農委的資料顯示,去年,雙河鄉人均收入在8800元以上,是武隆縣農民中收入最高的。
  2元菜心可賣20元
  蔬菜遠銷香港
  2元菜心可賣20元
  正是因為這樣的錯季節銷售,木根村高山蔬菜成了香餑餑,還遠銷香港。2011年底,武隆供港蔬菜基地專供香港特區的首批20噸、價值4318美元的娃娃菜、甘藍等高山蔬菜經檢驗檢疫監裝合格後,出發運往香港,成為我市第一批直供香港的新鮮蔬菜,也正式開啟武隆高山蔬菜外銷的路子。
  “香港認可了我們蔬菜的品質,現在我們送什麼他們就要什麼。”武隆港峰農業總經理譚榮說,如今平均每天一車20噸蔬菜運往香港。“我們出產的菜心價格在2元左右,運到香港可賣到20元。”譚榮說,香港已有10多個市場“搶著要”武隆高山蔬菜。
  武隆縣農委副主任、蔬菜辦主任樊國昌介紹,下一步武隆還將大力推進高山蔬菜結構調整,將以番茄、辣椒、黃瓜、油麥菜、水白菜、青蔥為重點,以“一村一品”為格局進行成片的示範。另外,還將開展早秋芹菜高山栽培試驗、兒菜高山栽培試驗;開展夏秋青蔥栽培、抗根腫病品種、武隆花豆、油麥菜等栽培示範,逐步擴大結構調整的種類和麵積。解決市場所需,豐富高山蔬菜品種。
  相關新聞
  武隆工業園:
  對污染企業說“不”
  在武隆,如果說生態經濟化的核心是旅游,那經濟生態化的代表是工業。“生態是武隆旅游的命根子”,這是武隆縣委書記劉新宇說得最多的一句話。事實上,武隆發展工業,首先看重的是立足生態原則和資源優勢。
  “即便園區距離景區較遠,在產業發展進程中,低碳、環保依然是重中之重,並堅決對高污染高能耗說‘不’。”武隆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崔道華稱,早前曾有數家印染、造紙企業向園區表達入駐意願,不過考慮到其產業特性,園區方均予以婉拒。
  據瞭解,武隆工業園區設立於2003年3月,總體規劃面積19平方公里,由白馬、長壩、平橋、鴨江、鳳來五個組團組成。之所以選址於此,是因為武隆提出的工業園需距離景區30公里,武隆工業園平橋組團距離景區70公里。去年,武隆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9.4億元,解決就業人口3500餘人。今年上半年,又新增固定資產投資7億元,實現工業總產值13.2億元,同比增長10%。
  談到園區未來的發展思路,崔道華表示,武隆工業園區在建設過程中,始終把發展生態工業作為業態目標。武隆位於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,環保和生態,成為武隆生態工業園區發展的“底線”。  (原標題:武隆掘金生態旅游 農家樂月賺萬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h22hhaxo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